前不久,我忽然得知同事小周离婚了。这实在是出乎大家的意料,印象之中,小周婆家的经济条件很不错,平时对她也很大方。
据说他们闹离婚时,公婆和大姑姐都很同情她,可她的丈夫却始终不回头,还扬言:“宁肯净身出户也不愿和她过下去。”
这个消息是一位与小周关系不错的男同事讲的,说到这里,男同事忽然话锋一转,说:“其实我很能理解她老公的选择,她确实是配不上他。”
我当即愣了一下,想不到他会这样评价,然而随着往昔的记忆一点点浮现,我忽然有点明白他的意思……
01小周的前夫原生家庭很好,公公是一个省级领导,婆婆是一位教师,而她前夫年轻时是学霸,部队转业后在一家省级单位工作。
小周的父母家是开饭店的,虽然家境殷实,但是门风毕竟不一样,据说他们谈恋爱时听说公婆不太同意,小周还亲自登门争取过。
好不容易结婚了,这些年,小周一直是主动的那一方。曾经有一次,她打电话给前夫,对方没有接到,她就不停地打,甚至找他单位的人帮忙。我们当时都感觉不可思议,哪里有黏人这么厉害的?
其实,小周本人的工作能力还是非常出众的,最近几年单位所有的奖项她都得过,平时她也很会说话办事,所以深得领导喜爱。
然而,小周有一个很不好的习惯,就是特别爱浪费。平时打的饭菜多了,明明剩下的还可以吃,她说倒就倒;买来的衣服觉得不喜欢,哪怕吊牌也没有摘,也是随手就扔垃圾桶。
有一段时间,小周经常帮另外一个同事处理工作,为了表达感谢,对方给她提供了很贵的茶叶,她几乎每次刚刚泡上茶,随便喝两口就倒掉了。
我好几次委婉地提醒她,这样太浪费了不好,要知道惜福。结果她立刻反驳:“这个东西不好吃!”或是:“东西坏了,会吃出病来,到时候损失更大!”反正都有扔掉的理由。
想起以前读过一些关于不惜福的后果,我不免替她感到忧心忡忡。
记得《德育古鉴》里面记载过,明代正德年间,有两年因为分别遭遇旱灾和水灾,邻近乡村都颗粒无收,人们过得很苦。
而唯独安吉凤亭这个地方,因为水利工程修得好,反而连年丰收。借着这个机会,当地人以便宜的价格,收购了邻近各乡的很多田产器物,很快就富裕起来,竞相过上了奢侈的生活,原来朴素的风气就几乎荡然无存了。
当地一位叫做陈良谟的读书人看到这种情况后,忧心忡忡地对亲戚说:“我们村子里,可能会发生奇祸。因为无福消受!”
结果没多久,果然如他所说,村里其他小家小户的人,在一场大难中几乎全部遇难。再后来,包括陈良谟家在内,村子里根基最厚的三家人都发生了火灾。
可是小周根本不是一个会信因果的人,甚至有一次,她还指着自己朋友圈的内容跟我说,“我最讨厌这样的人,天天神神经经的!”
我一看,那是一篇讲因果的文章,猜想她是在变相地说我。顿时脸上红一阵白一阵的,从此不再谈此类话题。
02
随着时间的推移,小周的浪费越来越严重,给身边人也带来了不便。
刚刚进入夏天的时候,她就非要开空调,稍微冷一点点又要吹热风。这两天我们这里连日的阴雨,气温降到了十四五度,大家都自觉地加上了外套。
她一到办公室就把空调开到了二十多度,嘴里还嚷嚷着:“哎呀,我这个人又怕热又怕冷。家里都有暖气,出门又有车,习惯了穿薄的衣服,加厚了不舒服。”
其他人不好跟她计较,谁叫她是领导面前的红人呢?于是大家在办公室夏天穿毛衣,冬天也穿毛衣,即便这样,也经常热得脸发红出汗。
我们单位给员工提供了午休的宿舍,冬天的时候给大家配了棉被,可她嫌弃被子太厚不舒服,既要开空调,还要再开一两个电暖器,直接导致宿舍电负荷过重经常跳闸,领导说了也没有用。
我觉得我没有资格如此享受,所以冬夏时干脆不去午休了,也准备换个办公室。
事情发展到后来,小周越发有恃无恐,过年时单位都会发年货,有一位同事忘记带回家了,她当着大家的面打开对方的箱子,拿出一包东西吃,而那位同事并不知道,我和其他同事当时目瞪口呆,都不知道该说什么。
03
记得看过很多大德开示,人一生能享受的福德是有限的,当享福太过时,家里就会出现不幸,看起来是意外,实则是福德不够的体现,所以,应当尽可能的惜福。
虽然我没有观察因果全貌的能力,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小周如此浪费,必然会导致福德迅速消耗。
看到她一脸憔悴的模样,我心里很不是滋味,却不能上前安慰她(她只把这件事告诉了几个亲近的同事)。只能默默地将自己所修持的功德回向给这个事件当中的所有人,希望大家离苦得乐,希望小周早日醒悟,远离不善行。
经由此事,我越发地坚信,此生能够学习佛法,明了因果是多么幸运!如今每当我看到垃圾桶里被扔了一个个完整的包子,或是半个好好的烧饼,我的心里就很难过。
欲望使我们失去了明智的判断,误以为这些都是无关紧要的事,然而恰恰是我们当下的每一个选择构成了我们生命的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