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诵注意力放在哪里是修行方法的核心所在。
念头升起后,我们的注意力认同了念头,才会产生一系列的问题和影响。那如何打破这个惯性的环链呢?
依旧是从注意力入手。
问题的核心在于:只要注意力不与念头对接,就不会产生问题,那如何安放注意力?
所有的修行方法可以分为两类:把注意力安放在身体之内,甚或把注意力安放在身体之外。
而如果想要真正的解决问题,唯有把注意力放在身体之内才是唯一的解脱之道。为何会有如此的定论?所有的问题的核心都在于我们这颗心。举个例子:在大街上,我们看到了一个衣衫褴褛,行为举止不端的人,我们惯性的产生出了厌恶的感受。如果是这个人的外表造成了生化反应,导致了我们产生出了厌恶的感受,那一定的,世界上每一个人看到这个人都一定会生出厌恶的感受。就如火会烧伤手,这个铁一样的规律是对世间任何人都通用的。但不同的是,每个人看到这个衣衫褴褛的人可能会有不断的感受:或怜悯;或厌恶;或愤怒;或喜悦;或羡慕。
十个人可能会有十种不同的感受,那问题来了,到底是哪里出现了问题?
是我们的心。是我们自己带上了有色眼镜看人,所以看到的外物都是这个颜色。
当我们的心中充满了愤怒时,在街上、地铁上,每一个无意的碰撞都会让我们恼怒,不愉悦。 当我们的心中充满了爱和善意时,每一个无意的碰撞我们都会抱以微笑和宽容。
或许我们会认为事情的原因可能是双方都有责任,但随着修行的深入,我们会了解到,这一切痛苦的根源,百分之百的责任都在我们自己。
不管外在发生了什么,我们都可以控制自己的心,控制自己的注意力对不同的念头做出反应,当我们被指责,辱骂时,我们可以选择控制我们的注意力在“辱骂回击”和“微笑以对”的念头中做出选择一作回应。
问题的根源在于我们自己的心,而当我们不断的将注意力外放,去向外求时,又怎么可能解决问题呢?
就如当下我们的房子着了火,我们必须要面对这个事情,可以选择报火警,用灭火器,用水,来熄灭火焰,而如果我们选择把注意力放到其它的事情上,我先去网吧撸两把LOL,然后再回来解决火的问题,这可行吗?
我们必须当下面对现实,才能真正的解决问题。
同样,当痛苦由我们的心中升起,我们必须面对它们才可能真正的解决问题。如果在痛苦发生后,我们不断的转移注意力,去复诵某位神的名号,或者去做其它的事情,而不面对自身的痛苦,又如何能真正的解决问题呢?
在什么是观智? – 觉悟之路 – 知乎专栏,这篇文章中,已经清晰的解释了,如何从痛苦中出离。
观是唯一的途径,而观的核心在于:觉知和平衡心,这两者就如鸟的双翼。
清晰的知道感受或念头的升起,变化及灭去的过程,并且注意力并没有被这些感受或念头所影响。
在整个观的过程中,百分之一的注意力要放在觉知和平等心上,而剩下百分之九十九的注意力如果放在感受上,就会不断的净化心中的烦恼。如果剩下百分之九十九的感受都放在了外在,放在了和别人交谈、或持诵某个名号上,百分之一的注意力在觉知身体的变化,也是可行的。
但一切的基础有必须以觉知和平衡心做基础,以观为基础,这是大纲,不能跳脱,一旦偏离了大纲,就离解脱背道而驰。
就上述而言的百分之一的注意力和百分之九十九的注意力的划分必须是基于对观智的练习非常的纯熟时才可以清晰的把控。做到这个前提的基础是专注,唯有在非常专注的情况下,才能进一步去区分。
就如你的禅坐因为非常的专注而进入到十六观智的状态时,你才能体会上述所说的区分。如果你还未专注到这种程度,不要去尝试着练习,这样反而会害了你。专注不仅仅是对禅坐,当我们在日常工作中,就工作或各种生活中的细节都努力保持专注时,专注的心就会得以开发,而在禅坐时,这种益处就会显现。